当前位置:首页 > 超级看本 > > 庶子无为(科举) > 分卷阅读371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分卷阅读371(1 / 1)

,和之前小规模最上层流行不同,这一次面对的是整个京城百姓,普通百姓只能是对此啧啧称奇、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,而只要稍微有头有脸的人家,纵然买不起一等水晶皂,但是二等的精油皂还是要买的,俭省着用,一月一两块总能用得起的。 到后面,甚至形成了若是不用香皂净手擦身,就好似没洗干净似的,因为大家脑海里都被植入了一种“看不见的细菌”的理念,而大家又都是极为相信“病从口入”这一说法的,从此这个香皂生意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起来。 随着京城香皂铺的走红,其他府的香皂铺子也在逐一铺开,京城的达官贵人永远是引领风尚的潮流,那边流行什么,其他地区也是马上跟上。 在九月末,各种香皂成了京城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事情,而皇帝作为一国之主,自然是最受人拍马屁的对象,天津卫的曹知府为了拍周承翊的马屁,大手笔敬献了两箱一等水晶皂入宫。 周承翊原是不想收,但是一看这个水晶皂,心中一动,便让人呈上来。 周承翊富有四海,什么好东西没见过?水晶皂纵然看着不俗,但是也不至于让周承翊有什么大惊失色之态,他只是拿起了一块水晶皂,仔细把玩了起来,等看到上面的“河阳”二字,这才忍不住笑了起来。 “河阳”二字,多么显眼啊,简直就是明晃晃地在告诉京城的人,他沈江霖又回来了! 周承翊没了沈江霖的日日伴驾,心中十分不得劲,尤其是后来顶替沈江霖的杨志远,实在是和沈江霖差太远了。 唯一可以算是优点的地方,就是他比之他的祖父杨允功没有那么多歪心思,为人勤勉中肯,若无沈江霖对照,其实也是不错的一个起居郎了。 可是这人就是最怕比较,周承翊既然知道过沈江霖的好,换了旁人都是将就。 周承翊在奏折上批阅了一句:爱卿有心了,此物甚好,朕心甚悦。 然后不多久,曹知府就搭乘着东风升了官,曹知府没想到自己竟然如此简单地投中了皇帝的喜好,连忙又搜罗了好几大箱送进了宫,周承翊也大方,直接大手一挥,分给了各宫主位。 从此,宫中采办的东西中,又增加了香皂这一业务,河阳香皂正式成为了贡品,只等下一年宫中采买的时候,正式进行商谈。 所有东西一旦沾上“皇家贡品”四字,一下子就会身价倍增,以前还有人觉得这河阳香皂贵的,现在一下子就没人觉得贵了! 这可是陛下和娘娘们都在用的好物啊! 河阳香皂是彻底火了,甚至有机敏的商人成箱成箱的采购,他们买的多,自然可以拿到贵宾卡,以八折的价格收货,再按照原价零散着卖,甚至还有运到南直隶加价卖的! 就在这个时候,另一种香皂铺子也开了起来,门脸小小的,不太显眼,这种香皂看着就粗制滥造一些,但是仍旧比以往的皂粉要好用很多,而且关键是,居然和皂粉相比,没有贵出价格来,上面打的也是“河阳香皂”四个字! 百姓们全都沸腾了,十两八两的水晶皂、精油皂他们买不起,这种两百文一块的香皂他们还买不起么? 十月中旬,卢掌柜派到京城的亲信一路日夜兼程地赶回来,见到卢掌柜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送出去的一船香皂根本不够用,东家快让沈大人增产发货!” 卢掌柜本在装模作样地喝茶掩饰自己忐忑的内心,听到这样一句话,惊地手一歪,将茶盏都打翻了。 第171章 ? 如?您?访?问?的?w?a?n?g?阯?f?a?B?u?页?不?是?????????ε?n??????????5???????M?则?为????寨?佔?点 卢掌柜压下喉咙间的颤音, 目光死死锁定在亲信的脸上,反复确认:“已经卖完了?那一船货都卖完了?” 那一船货可是整整有一等皂八千,二等皂两万, 三等皂十万块! 按照沈大人一开始定下的价格,那可是要二十万两银子的收入! 可问题是, 他们原本想着,这些香皂送到北直隶,总是要至少卖到年底的, 目前库房中的货, 他们是准备销往安南等国的。 可现在才过去多久?一个半月吧,居然又让补货, 这是卖的有多好? 亲信狠狠点头:“小的走的时候,北直隶那边的库存只剩下三成了, 小的一路快马赶回, 估计现在已经销售一空了!” 卢掌柜震惊的已经说不出话来了,等到回过神来后,立即带上人就往县衙赶去,他要赶紧将这个消息告诉沈大人! 其实, 沈江霖得到的信息比卢掌柜还要早两天, 数据也更加详实, 这次所得之利, 去掉所有开□□一船货的利润在十二万两左右, 毕竟北直隶一口气铺开十家铺子,人员培训、铺子装潢等都需要银子, 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打点,这些都是前期必要的投入。 在这十二万两的利润中,其实主要收益还是在高端的一等、二等皂, 三等皂虽然卖出去最多,但是实际上产生的利润并不多。 这样的局面沈江霖早就想到过了,但是他的目标并非是利益的最大化,而是彻底盘活整个河阳县的经济情况,只有进行大批量三等皂的生产,才能让更多的百姓参与进来,迅速改善河阳县的民生。 而现在,第一船货的成功,已经极大程度的证明了沈江霖的正确性,哪怕现在还没到年底分成的时候,所有人已经不会再对沈江霖有任何置喙——只是发了一船货就有十二万两的利,他们想象不到,接下来如果将香皂铺子再继续铺往南直隶,卖往其他小国,会能得到多少银子? 将五十万两的本收回来,只是早晚问题,而更大的利益还在等着他们呢! 自此之后,河阳县上上下下,对这位新来的年轻知县,只有一片赞誉之声,沈江霖再想做什么,都会得到极大的拥护和支持。 随着河阳香皂一批批地发出,银子又一笔笔地涌入,河阳县衙的账上金银以一个很恐怖的速度在增加着,河阳县的老百姓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共识:只要手脚勤快肯干活,那就绝没有饿死的道理。 河阳县从村到城,再无无家可归之民,老弱病残者会被收容入“慈幼堂”,年轻力壮者,要么种地采花理药材,要么开荒修路造房子,运气好的就是被选入香皂作坊做工,若是能成为技术工或者能提出优化建议,那更是能够得到丰厚的奖金! 河阳县几乎是一天一个样,就连原本一直躲在山中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开始渐渐走出自己的地盘,尝试着和山下的人交易药材和花卉,更有一些脑子活络的人,开始往周边县去采买花卉药材,因为河阳县县衙开的价格高,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倒买倒卖来赚取其中的差价。 沈江霖听到下面的人回禀之后并没有出台什么阻拦的政策,而是乐见其成。 他给河阳县的经济打入了一剂强心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